杉木优良无性系生根研究毕业论文

 2021-04-12 11:04

摘 要

实验利用福建省林科院提供的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建立生根培养体系,试验中观察不同基因型的组培苗,在不同激素及激素浓度、活性炭含量等因素下的生根效果。实验所采用的培养基均为DCR培养基,培养约一个月后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如下:(1)在蔗糖、活性炭、PH值相同情况下,1.5mg/L IBA浓度下杉木组培苗的生根率最高,DCR IBA 1.5mg/L 活性炭 蔗糖20g/L 琼脂8g/L(pH=5.8);(2)从活性炭对组培苗生根情况的影响来看,不加活性炭的培养基生根情况明显好于加入活性炭的生根培养基;(3)不同的基因型生根率也有所不同, 实验用到3种不同基因型的组培苗(2#、3#、4#),其中2#组培苗的生根率普遍最高;(4)通过对生根的组培苗观察,组培苗生根部位多在茎基部以上1mm~5mm处。

关键词:杉木;优良无性系;生根

A Study on Induction Root of Chinese fir Superior Clones

Abstract: In this research, we used the Chinese fir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provided by Fujian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to establish in vitro rooting system. The rooting frequency was tested using different genotypes of Chinese fir with different hormones and hormone concentrations. The effect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concentration was also tested in this research. We used DCR Medium as the basic medium and we got the following results after one month of culture and observation (1) Under the same treatment of sucrose, activated carbon and pH value , the Chinese fir reach the highest rooting rate on the DCR basic medium plus with 1.5mg / L IBA and the best medium was DCR IBA 1.5mg / L active carbon sucrose 20g / L Agar 8g / L (pH = 5.8); (2) As for the effect of activated carbon on rooting frequency, the rooting medium without activated carbon is better than the rooting medium with activated carbon for Chinese fir rooting culture; (3) Different genotypes of Chinese fir has different rooting ability, genotype 2 has the highest rooting frequency among the three tested genotypes(2#, 3#, 4#); (4)New induced root was found on the stem about 1-5mm above the base area .

Key words: Chinese fir; superior clones; rooting

目 录

1前言 6

1.1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6

1.2 针叶树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7

1.3植物器官发生 7

1.3.1植物器官发生方式 8

1.3.2植物器官发生分化过程 8

1.4 影响针叶树器官发生的因素 9

1.5 杉木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11

1.6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2正文 12

2.1实验材料 12

2.2培养基配置 12

2.2.1培养基类型的选择 12

2.2.2培养基中激素的含量 13

2.2.3不同IBA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13

2.2.4活性炭对生根的影响 13

2.2.5生长素GA对生根的影响 14

2.2.6培养基中其他因素 14

2.2.6.1碳源 14

2.2.6.2其他因素 14

2.2.7生根培养 14

2.2.7.1组培苗的移栽 14

2.2.7.2温室培养 15

2.3数据统计 15

3结果与分析 16

3.1不同处理对组培苗生根率的影响 16

3.1.1 活性炭和IBA对不同基因型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16

3.1.1.1 不添加活性碳的IBA对不同基因型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16

3.1.1.2 添加活性碳的IBA对不同基因型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17

3.1.1.3 分析活性炭和IBA对生根的影响 17

3.1.2 GA对不同基因型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18

3.1.3 不同基因型对组培苗生根率的影响 18

3.2不同处理对不同基因型组培苗生根数的影响 18

3.3不同处理对不同基因型组培苗根长的影响 20

4讨论 21

4.1活性炭与生根培养 21

4.2生长素类物质与生根培养 21

4.3组培苗基因型与生根培养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相关图片 25

1前言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隶属杉科(Taxodiaceae)杉木属(Cunninghamia),是我国特有的常绿针叶树种之一。杉木是常绿乔木,是我国的特有树种,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生长迅速,20年左右即可采伐利用,单位面积产材量高,干形圆满通直,材质轻韧,纹理直,易加工,抗虫耐腐,是建筑、电杆、枕木、造船、桥梁、家具等的优良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1.1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上开辟了多个领域,成为最常用的生物技术之一,并逐步走向成熟,推动了植物的快繁、无病毒苗的培育,加速了育种进程以及次生代谢生产,在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凡成绩。植物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把植物体的各类结构材料及外植体(根尖、茎段、茎尖、幼叶、幼胚、花药等)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的一套技术与方法。广义的组织培养不仅包括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组织的培养,而且包括对原生质体、悬浮细胞和植物器官的培养[1]

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dt 1902年根据细胞学理论,最早提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1922年,Kotte和Robbins分别获得了离体根尖培养的成功。1943年,美国的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证实了G.Haberlandt的论点,从而使非胚器官的培养首先获得成功。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Morel用茎尖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兰花取得成功,揭开了植物快速繁殖及无病菌研究和应用的序幕,目前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小植株并且有快速繁殖能力的植物已有100多科1000种以上[2]。60年代以后,植物组织培养进入了快速发展和生产应用时期。1960年Morel采用兰属(Cymbidium)的茎尖培养,实现了去病毒和快速繁殖两个目的,1年内可从1个兰花茎尖很容易地繁殖出400万株具有相同遗传性的健康植株。1971年,Takebe首次由烟草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植株;1972年,Carlson获得烟草的第一个体细胞杂种。为了求得组织培养高效率,目前已着手研究机器人接种操作和全密闭系统生产等。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